8月12日上午8时29分,我国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、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前宽在浙江宁波慈溪逝世,享年80岁。李前宽以拍摄主旋律电影著称,他和妻子肖桂云是中国影坛知名的银幕伉俪,多年来一直合作拍片,二人合拍的电影《开国大典》在中国主旋律影片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。
献礼新中国成立40周年的电影《开国大典》是李前宽和肖桂云最具知名度的代表作。该片用俯瞰历史的角度,把庞杂的历史提炼和概括为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;并用纪实手法展现了开国大典这一重要历史时刻,再现了我国领袖的风采。
“当知道《开国大典》的本子给我们之后,心情非常激动,随之而来的就是特别大的压力。我们的创作时间总共只有一年,一开始我们试图搭建开国大典的场景,这就需要一年,成本高达500万元,等于当时拍一部电影的成本。最后我们绝处逢生,想到了使用资料片画面,但不是简单拿来,而是要让资料片和拍摄出来的镜头有机结合。”肖桂云曾这样回忆《开国大典》的拍摄过程。
“《开国大典》是主流电影的经典之作,在中国红色电影的发展中是标志性作品,占有重要的地位。影片既以史诗风格的宏大叙事震撼观众,也通过细腻的场景和生动的细节打动观众。”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,该片在宏观叙事层面几乎已经登峰造极,日后的其他主旋律作品,大多只能在其他方面寻求突破。“这部影片放到今天仍不会过时,年轻观众依旧可以通过这部作品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,并被片中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领袖的智慧所感染。”
演员郭法曾曾在李前宽执导的《开国大典》《重庆谈判》等影片中饰演刘少奇,在他眼中,李前宽热情、有才华,“上学的时候,他就是各种活动的组织者,除了画画,歌也唱得很好。”拍戏时的李前宽更充满智慧。“拍《开国大典》时的天安门广场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,李前宽很快想出一个办法,把当年纪录片的颜色调成浅咖色,然后把电影拍摄的画面也调成浅咖色,这些素材剪辑在一起后,就变成了纪录片的样子。观众看电影的时候,仿佛就像在看纪录片一样。”
演员王铁成认为李前宽为人很实在,“他在做人方面无可挑剔。”王铁成记得,有一次中国电影家协会组织去香港的活动,李前宽在人员的选择上精心考虑,既有像葛存壮、王铁成这样的老艺术家,也有像陶红这样年轻的演员,“他知道这些活动对演员会有一些帮助,所以注重一老一少的搭配,尽量给大家机会。”“希望肖桂云导演节哀、珍重!”王铁成说。
2024-10-16 14:36:39
2024-10-16 14:35:51
2024-10-15 10:14:13
2024-10-15 10:12:30
2024-10-15 10:09:31
2024-10-15 10:08:10
2024-09-09 15:23:57